美股指數收跌,道指跌0.53%,納指跌0.45%,標普500指數跌0.53%。科技股集體下挫,蘋果跌1.4%,亞馬遜跌1.5%,奈飛跌1.77%,特斯拉跌1.4%。
(資料圖片)
美股指數查看,可以通過新浪財經、網易財經等查看,但是美股與A股不同的是,美股的行情是默認延遲十五分鐘的,如果你不是非常需要看實時行情,可以在這些網站查看。 如果想看實時行情,有兩種方式: 一是付費,選擇一家券商開戶,支付每個月10美元的實時行情費用; 二是下載老虎股票APP,手機號注冊一下就可以免費看到實時行情。
下面以東方財富軟件演示如何看每股實時行情:
1. 打開東方財富,選擇“全球指數”,然后選擇“道瓊斯”。這是每股大盤,就像A股大盤一樣。進去后可看實時分時圖和K線圖等指標。
2.接下來看美股個股。選擇“美股市場”,里面有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和美國知名個股。如果沒找到想要的,點擊更多即可。
這個真的是神搭配啊。哈哈4802
可以用同花順看不過要付費
手機上下載個東方財富app,里面有港股和美股行情。
上東方財富網站,進入美股行情,就可以看美股實時行情。
美股實時行情傳統上有兩種來源:1。半實時,滯后十五分鐘左右,如 google finance 和 yahoo finance,沒有中文;2。各大券商,對帳號上的余額有要求,各家要去不一樣,是否有中文不知道(即使有可能也要收費或者其它條件)。
手機市場和數據可視化的發展在慢慢地改變這個局面,如在 可以看到部分實時數據,手機上效果良好。
——納斯達克100指數分析
大家有沒有想要配置美股?美股從2008年以來基本上一直是牛市,2020年疫情的時候雖然跌了一陣子,但是又很快創新高了。
估值也是一直處于偏高的狀態,我們又不是很了解美國,總覺得美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感覺就是一直不太敢買,一直都在盼著美股跌。
現在他們終于跌了,納斯達克100指數從更高點跌下來已經有32.9%了。
問題是,以前美股下跌,A股都是跟跌不跟漲,這次咱們雄起了,最近A股已經止跌企穩,連續反彈,美股反而還在下跌。
下圖為近五年納斯達克100(藍線)對比創業板(紅線)
這就很尷尬了,如果是在A股漲的好的時候美股跌,那該多好啊~那現在怎么辦呢?要不要配點美股呢?畢竟美股也是難得下跌,如果錯過了,可能以后又沒有機會上車了。
筆者也沒有答案,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一下納斯達克100指數,供大家做決策參考。
一、指數簡介1971年2月8日,納斯達克開創性的為股票提供實時的買賣報價,并且在制度上也進行了創新,降低了上市的門檻,采取了注冊制,同時還有完善的退市機制,使得市場可以不斷大浪淘沙。
彼時恰逢以半導體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剛起步,這類企業往往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并且短期難以盈利,不滿足紐交所上市的條件,納斯達克的出現正好填補了市場的空缺。
一方面幫助科技公司融資進而快速成長,另一方面這些公司成功后又帶動了更多科技型公司來納斯達克上市,納斯達克市場因此迅猛發展,孕育了一大批科技龍頭公司。目前已有4200余家上市公司,市值占比達到全美總市值的40%左右。
納斯達克的成功經驗,也得到了全球證券市場的借鑒,國內的科創板、創業板也是嘗試打造中國版的納斯達克。
據國信證券數據,截至2022年5月20日,納斯達克市場中信息技術行業個股市值之和達12.35萬億美元,占納斯達克市場總市值比例高達56.65%。可選消費和醫療保健行業分別占比16.99%和9.41%,并且可選消費中不乏亞馬遜、特斯拉這類科技屬性十足的行業龍頭公司。
納斯達克100指數,是在納斯達克市場選取前100家市值更大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作為成分股。
行業權重分布如下圖,數據
重倉股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也是當前全球市值更大的5家公司。
下圖為美股2020年市值結構
二、對比標普500納斯達克指數是美股三大寬基指數之一,納斯達克指數偏科技互聯網,道瓊斯指數以工業為主,標普500指數則是綜合性的指數。
一般大家不太考慮道瓊斯指數,但究竟是投標普500還是納斯達克100?也是大部分人糾結的一個問題。
巴菲特推薦的是標普500,認為更適合普通人,甚至還立遺囑要求以后他的錢就買標普500。納斯達克偏科技,有點行業屬性,投資難度更大。
不過考慮到美國近年來大部分的基礎性產業轉移到國外,自己主要做科技創新和文化輸出,我個人覺得可能納斯達克100更有代表性。
從表現來看,1971年2月5日至今,納斯達克指數累計上漲101倍,同期道標普500指數上漲38.22倍。納斯達克指數年化收益率為9.52%,顯著優于標普500指數。
再看看納斯達克100指數,1985年2月1日至今,累計漲幅90.85倍,年化收益率12.75%,更加好于標普500。但是波動也要大的多,你肯定不想買在尖尖角。
從估值和ROE來看,估值高一些,但是ROE則高的多。(數據
我個人感覺長期來看納指100比標普500更好一些。
三、當前投資價值分析1、真正創新前沿的科技指數
不管承不承認,美國現在依舊是最強大的國家,尤其是更具創新力的國家。(其實我也沒過去)如果看過吳軍的《浪潮之巔》,就會知道美國的創新能力有多強。
吳軍認為創新的機制,機會均等、允許叛逆和寬容失敗的氛圍,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良好的營商環境,風險投資的支持等是硅谷持續不斷創新力的保障。
書中有個例子令我印象深刻:加州的公權力甚至鼓勵員工跳槽和公司挖角。2010年,美國司法部和加州起訴蘋果、英特爾、Google和Adobe四家公司,認為它們可能有君子協定,因為員工相互跳槽很少。在沒有證據、僅有大數據統計的情況下,罰款了4家公司4.15億美元,補償給了4家公司的員工。
大家都知道,當今時代,科技是最強的生產力,甚至比復利還要快得多,巴菲特的財富依靠復利攢了大半輩子,而科技巨頭的老板都很年輕。
亞馬遜的貝佐斯2009年進入富豪榜前十,用時7年超越巴菲特;扎克伯格用時4年,特斯拉的馬斯克2020年剛進入前十就超越了巴菲特。
如果你認為未來科技還會大幅改變我們的世界,那肯定還是要
此外,美國的公司非常注重股東回報,會努力提高ROE,積極分紅或回購股票,所以納斯達克100的ROE非常高,遠高于滬深300,股東回報更好。
2、強者恒強的科技龍頭公司
大家可能會擔心現在科技互聯網巨頭的市值已經太大了,沒什么上漲空間了,會慢慢走向衰退,被年輕企業淘汰。
但其實,美國這些巨頭的壽命都已經很長了:亞馬遜28年,蘋果46年,谷歌24年,微軟47年,思科37年,英偉達29年。美國商業的經理人模式和成熟的股權激勵有助于公司文化傳承和持續的奮進。
由于科技公司具備諸多優勢:客戶規模優勢、數據優勢、資金優勢、人才優勢、政治資源優勢等。面對經濟增速放緩、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等困難,科技巨頭反而可以擴大競爭優勢。
比如他們有大量的現金儲備,當市場出現下跌時,這些企業可以用現金更好的抵御風險,回購股票。更厲害的是,巨頭可以收購公司,比如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前后,科技巨頭發起了多起收購。
現在科技巨頭很多成功的新業務都是靠收購來的。比如谷歌收購了地圖、YouTube和安卓;Facebook的Instagram和WhatsApp也是高價收購來的;前陣子微軟還花700億美元收購了暴雪。
大公司還可以吸納和留住更多人才,比如今年一季度微軟兩次宣布給員工加薪幫助應對通貨膨脹;蘋果向頂級硬件工程師提供20萬美元獎金。
因此,下一個創新浪潮,大概率還會被這些巨頭掌握(或收購)。比如網上書店起家的亞馬遜現在是公有云老大;搜索起家的谷歌,成為了手機操作系統的老大,現在又積極布局了無人駕駛領域。
3、普遍為全球性的公司,賺全球市場的錢,風險更小
納斯達克指數成分股不僅僅是美國的公司,還包含了荷蘭、加拿大等國的上市公司,比如露露檸檬、阿斯麥、邁蘭制藥等,也包括了一些中國公司,比如京東、百度、網易、攜程等。
即使是美國的公司,其實也不單純掛鉤美國經濟了,他們普遍是全球巨頭,有一大半的收入來著海外,賺全球經濟的錢,經營波動風險也會更小。
不僅僅是科技巨頭,納斯達克100中的星巴克、百事、Costco、Visa、萬豪酒店等公司,想必大家也都很熟悉,他們的業務同樣遍布全球。
所以即使是美國沒有great again,這些公司依舊能夠通過海外市場賺到錢。
4、與A股相關性低,可以在組合中起到平滑組合波動的作用
納斯達克100與滬深300的相關性大約為0.17,相關性很低,配置納斯達克100可以明顯降低組合波動。
另外,配置一些美股,在風險上也有一定的對沖作用,這個就不展開講了哈。
結語:最后簡單說說風險吧,一是現在配置美股,可能會錯過A股反彈。二是對美國不過了解,確定性不強。
另外還要提醒一下,如果你買了美股,更好不要晚上還去盯盤,否則會睡不好,哈哈哈哈
關鍵詞: